在数字经济深度赋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重驱动下,全球制造业正步入一个技术大变革与产业再塑的关键窗口期。特别是近年,随着工业4.0体系在各国制造业加速落地,以及生成式AI在控制逻辑、预测分析、设备协同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,一场以“智造”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在成形。从西门子推出基于GPT模型的工业助理,到特斯拉在其超级工厂内部署端侧AI算力,实现车间级自动化协同,这些技术巨头的动作不仅预示着工业自动化的下一阶段,也为全球制造体系描绘了智能升级的清晰蓝图。
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版图的重要支点,武汉凭借强大的科研资源、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中部地区的战略区位优势,正日益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桥头堡。2025年10月11日至13日,“2025武汉智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”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。这场以“智能驱动·协同赋能”为主题的行业盛会,紧扣“工业控制+机器人+智能感知+系统集成”四大核心模块,融合展示、交流、合作为一体,立志打造中部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平台。
三大亮点展区,聚焦智能制造核心技术
为了全面反映当前工业自动化与控制领域的主流趋势与关键突破,本届展会精心规划了三个专业性极强的核心展区:PLC控制系统、高性能变频器、工业元器件。
PLC控制展区: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是实现自动化工艺流程的中枢神经。本区将集结西门子、三菱、欧姆龙、台达、施耐德等全球主流品牌,展示其最新一代高速、高稳定性、高集成度的控制系统,涵盖运动控制、多轴同步、冗余设计、远程诊断等关键能力。现场还将通过实物+仿真案例的方式展示PLC在制药、电子、包装、装配等细分领域的落地效果。
变频器展区:变频技术在提升设备能效、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本展区将围绕高精度矢量控制、直流母线节能反馈、软起动与低频稳定运行等技术,呈现其在风电、水务处理、石化、冶金、轨道交通等高耗能行业的应用场景,并重点突出与工业物联网平台的融合,实现设备远程运维、能效分析和异常预测。
工业元器件展区:包括传感器、编码器、接触器、接线端子、工业继电器等基础控制元件。展区将展示多种元器件如何通过总线通信、多参数协同、边缘处理等手段协同参与到控制系统中,实现快速响应与动态重构,特别适用于柔性制造及个性化定制生产线。
三个展区将通过系统级场景演示,展示核心硬件如何协同集成到智能工厂的“神经系统”与“执行体系”中,从而支撑柔性、绿色、安全、高效的现代工业生态。
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如何真正释放?
工业自动化并非简单的机械替代,它更多体现在“智能决策+灵活执行”的融合能力。具体来看:
PLC控制系统的分布式逻辑架构与模块化编程能力,使其成为实现设备间复杂逻辑判断与联动的最佳平台。在包装行业,通过PLC进行动态重量分选控制,可实时调整生产节奏,降低误差率。在汽车制造领域,PLC实现了焊装线、喷涂线之间的无缝协同。
变频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效管理。以电梯系统为例,采用变频控制可根据实时负载自动调节启动频率,不仅运行平稳,更能节省高达30%以上的电能。配合现代通讯协议(如MODBUS、PROFIBUS、EtherCAT),变频器还能融入整个智能控制网络,实现集中管理与远程调度。
工业元器件虽然单体成本不高,却是保障整个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。以光电传感器为例,它能在0.1秒内检测产品通过状态并回传PLC做出判断,大幅提升流水线响应速度。而新型的磁编码器、旋转接头在高转速设备中对位精度控制尤为关键。
通过合理选型、结构优化与系统集成,自动化控制技术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核心抓手。
边缘控制与储能系统的智能对话
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储能系统作为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的核心支撑,其智能化水平成为业内关注焦点。为此,本届展会特设**“边缘控制助力储能系统智能化”主题论坛**,诚邀来自华为数字能源、阳光电源、比亚迪储能、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院等顶级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以下关键议题:
如何利用边缘计算提升储能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,实现毫秒级的响应与控制;
储能BMS与EMS之间如何协同,通过AI算法进行智能调度与寿命预测;
多储能系统并联运行下的故障隔离与容错机制设计;
基于边缘网关的能量质量分析,实现充放电平滑调节;
工业场景中储能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如何深度融合,提升整体能源使用效率与安全等级。
论坛不仅聚焦前沿理论,更强调实践路径与可复制方案,旨在为储能系统的控制与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路线图。
武汉的工业进化,正在加速
工业智能化不再是未来的畅想,而是当下进行时。而展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产品,更在于推动协同生态的形成。在这里,设备厂商与系统集成商对接需求,科研机构与产业用户交流技术,数据平台与自动化硬件共建生态,这种跨领域、多维度的“现场共创”机制正是展会最有价值的部分。
2025武汉智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览会,作为华中工业体系的年度盛事,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“精益化”迈向“智能化”的重要支点。每一位走入展馆的观众,看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,更是一个正在成型的“未来工厂”的缩影。